2006/04/21 | solo
类别(彼岸花园) | 评论(0) | 阅读(19) | 发表于 20:59

Solo是什么

  一部分成年男女既不结婚,也不同居;而是组成一种新型的单身集团,第三类单身,那是不结婚,不同居,而与一名固定的、忠诚的异性保持密切关系,同时依然生活在各自小家庭内的单身男子和女子。他们跟人数众多的同居者不同,他们就是不愿跟心上人组成一对,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。他们是放单的恋人,在英国被称为分居共过,在法国被称为半同居,还有一个更形象化的字眼,叫Solo

   Solo的出现,使人类发明的一夫一妻制又开了一个缺口。......在现时代,要男女两人成为一对的唯一理由是爱情,正是这点使大家迟迟不能下决心结合在一起。一位社会学家说:从前恋爱却没法做爱,如今做爱却无心恋爱。

西方青年把同居看作是结婚前的试验期,现在又发明Solo,这成为同居的前奏,试婚中的试婚。

 
Solo存在的理由

   

   伴侣问题专家,《伴侣社会学》一书的作者让-克洛德·卡夫曼说:这是一种矛盾现象。一方面,结合的愿望从来没有像我们这个社会那么强烈,那么理想化;另一方面,渴望结合的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苛求。作为这两个矛盾的折衷就是大家不组成一对,而把结婚甚至同居推到愈迟愈好。同居和结婚的候选人面对他(或她)的伴侣,行为愈来愈不像情人,而像消费者。他们两人商量结合事宜,习惯于谈判,讨价还价,还要求保证试用。大家寻求两人生活的好处,也不舍弃单身生活的优点,这样就产生了分居伴侣关系。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怪圈。伴侣关系成了一种制度,在这种制度下创造新的规则,树立新的目标,制订新的合约。现代人不能接受这些话:结成伴侣意味着失去对自己命运的驾驭;放弃一部分个人追求,也就是失去自己;在现在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寻找自我。谁也不愿失去什么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伴侣关系发生破裂,大部分原因是女性对旧关系有了异议。是她们跟急于作为人妇的前辈相反,她们表示不愿意,要推迟,要拒绝。女人到了一定年龄,对确立伴侣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害怕。如果参照让-克洛德·卡夫曼提出并得到证实的这条规律来看,女人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。一名单独居住的单身女子在职业上成功的机会要比同居的女子多。而同居的女子机会又比结婚的女子多。还可以从另一方面得到证实,从全体女性来说,女性单身几率愈大,女性的职业地位也愈高。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娜迪纳·勒福休,编了一则寓言来说明这个问题:从前,一个女人要做面包师,必须嫁给面包师;如果嫁给了面包师,也就跟着做女面包师。而今天,不论做社会管理员或当护士,女人需要的只是一张文凭,她不需要嫁人……”

 

    这才是问题的症结。当代婚姻波折的起因是它不符合当今的经济需要。当初为建立共同生产体而结合,今天要有了爱情才结合。这是好事,但也成了婚姻的一个弱点;男女双方的结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长期以来的功能性基础,而是愈来愈建立在情爱和性爱的基础上,这样带强烈私人感情的基础有时却更加脆弱。
0

评论Comments